中医药核心指标集(COS-TCM)工作组成立暨稳定型心绞痛COS共识会成功召开
2018年1月28日,由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举办的“中医药核心指标集(COS-TCM)工作组成立暨稳定型心绞痛COS共识会”成功召开。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利平教授以及临床研究者、中医心血管专家、方法学专家、患者代表、期刊编辑、政策研究者及企业等各参与方代表出席。会议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张俊华研究员主持。
张伯礼院士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从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疗效是关键、证据是基础,而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保障。中医药临床疗效验证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而疗效的具体体现在于结局指标。对老指标不过冷,对新指标不过热,关键要‘有用’,中医药临床评价要重视采用并研制能体现中医药优势的指标体系。核心指标集研究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快研究,推动相关技术规范的建立和推广”。
我校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张俊华研究员简要介绍了COS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进展及工作计划等。张明妍博士介绍了稳定型心绞痛COS的研制的技术流程和研究结果。
核心指标集(COS)是通过一系列规范的研制过程,形成某种疾病相关临床试验必须报告的、统一的、标准化的最小指标集合。他的团队在COMET平台注册了第一个中医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指标集研究项目,本次共识会议就是该项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中医药核心指标集研究应遵循“国际接轨+中医特色”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吸纳针对某种疾病国际公认的、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也要结合国情,充分考虑指标的实用性、依从性和中医药特色。以“中医药干预稳定型心绞痛核心结局指标”研究为范例,他的课题组已经建立了指标条目产生方法、指标域确定方法、核心指标条目遴选方法、核心指标一致性认定方法等系列技术规范。
在本次共识会上,来自研究者、方法学专家、临床专家、患者代表、政策制定者、期刊编辑和制药企业等相关方代表基本达成了共识,建议将现有方法进一步完善,建立标准并推广,引导各个专科病种能规范、高效地研究相应的核心结局指标,进一步提升中医临床研究的质量以及结果的实用性和公认度。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高蕊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戴国华教授、中华中医药协会标准化办公室张霄潇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元唯安教授、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张永刚博士、天津市肿瘤医院唐勇副教授、天津市胸科医院刘玉洁主任医师、南开医院张虹主任医师、天津市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樊瑞红主任医师、我校郭义教授、朱彦教授、于春泉教授、毛国强教授、樊官伟研究员、李彬主任医师、胡思源教授、曹红波副研究员、钟成梁副研究员、王贤良副主任医师、徐强副主任医师、郑文科博士等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患者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