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频率法比较中西医不同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网状Meta分析
中文标题 |
基于频率法比较中西医不同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网状Meta分析
|
---|---|
英文标题 |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otor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Based on Frequency Method A Network Meta-analysis
|
关键词 |
康复技术;脑卒中;网状Meta分析
|
英文关键词 |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Stroke;Network Meta-analysis
|
作者 |
Ruo Yang Li;KeYu Chen; XiaoRong Wang;Qian Yu;Li Xu
|
工作单位省份 |
四川
|
工作单位省份_描述 |
|
工作单位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邮政编码 |
610072
|
NK
|
|
干预措施分类 |
中医康复技术
|
疾病名称 |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
|
疾病系统 |
神经系统疾病
|
疾病系统_描述 |
|
ICD10/11 |
I69.400
|
发表期刊 |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
发表年 |
2023
|
卷 |
6
|
期 |
102
|
页 |
504-512
|
基金资助 |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2016Z001];四川省 科学技术厅[2021YFS0132];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20YFS0415]基础研究基金
|
语言 |
英文
|
语言_描述 |
|
证据文件 |
|
备注 |
|
研究对象(P) |
临床诊断为中风、符合相关学会的中风诊断标准或通过影像学证据确定患有中风的患者
|
---|---|
干预措施/对照措施(I/C) |
共2种中医药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普通疗法(包括常规物理治疗和常规作业治疗)或单一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基于常规康复训练的康复治疗,如针灸疗法 (AT)、运动疗法(如八段锦和太极)、虚拟现实 (VR)、镜像疗法 (MT)、生物反馈疗法 (BT)、神经肌肉电刺激 (NMES)、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 和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
|
样本量描述 |
纳入RCT数量:74项;总样本量:5128例
|
纳入的RCT数量 |
74
|
纳入的总样本量 |
5128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行动研究手臂检验(ARAT)评分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与 一般治疗 相比,虚拟现实 (MD = 5.27,95% CI = 1.96 至 8.58) 显著增加,其他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虚拟现实 [76.8%] > 经颅直流电刺激 [72%] > 神经肌肉电刺激 [43.6%] > 镜像疗法 [39.2%] > 一般治疗 [18.3%]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直接和间接比较了 5 种康复疗法,其中 1 种比较显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Berg 平衡量表评分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与 一般治疗 相比,针灸疗法(MD = 9.66, 95% CI = 6.08 至 13.23) 和 虚拟现实 (MD = 9.13,95% CI = 4.40 至 13.87) 可显著增加 BBS。与 针灸疗法 相比,经颅直流电刺激 对 BBS 的改善 (MD = -12.16,95% CI = -19.66 至 -4.66)略差。经颅直流电刺激 (MD = -11.63,95% CI = -19.75 至 -3.52) 对 BBS 的改善显著小于 虚拟现实。在其他比较中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针灸疗法 [76%] > 虚拟现实 [72.2%] > 神经肌肉电刺激 [66.3%] > 镜像疗法 [50%] > 一般治疗 [24.2%] > 经颅直流电刺激 [11.3%]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直接和间接比较了 6 种疗法,发现 4 种疗法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下肢运动功能量表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针灸疗法 (MD = 3.35,95% CI = 1.83 至 4.87) 和 虚拟现实 (MD = 6.05,95% CI = 1.54 至 10.56) 显着增加 FMA-LE 并且比 一般治疗 具有更好的疗效。其他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虚拟现实 [84.8.] 7%] > 神经肌肉电刺激 [80.5%] > 针灸疗法 [60.6%] > 镜像疗法 [58.5%] > 重复经颅磁刺激 [28.8%] > 经颅直流电刺激 [21.9%] > 一般治疗 [14.9%]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总共直接和间接比较了 7 种疗法。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上肢运动功能量表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与 一般治疗 相比,针灸疗法 (MD = 5.96, 95% CI = 3.64 至 8.28)、虚拟现实 (MD = 5.25, 95% CI = 1.89 至 8.62) 和 生物反馈疗法 (MD = 9.45,95% CI = 4.04 至 14.85) 可显著增加 FMA-UE。与 生物反馈疗法 相比,重复经颅磁刺激 对 FMA-UE 的改善 (MD = -7.31,95% CI = -14.46 至 -0.16) 略差,其他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生物反馈疗法 [91.9%] > 在 [70.1%] > 虚拟现实 [61.4%] > 神经肌肉电刺激 [59.8%] > 经颅直流电刺激 [46.1%] > 镜像疗法 [36.5%] > 重复经颅磁刺激 [28.5%] > 一般治疗 [5.7%]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直接和间接比较了 8 种疗法,其中 4 种比较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Fugl-Meyer 评估(FMA)评分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与 常规治疗对 FMA 的影响相比,针灸疗法(MD = 8.67,95% CI = 5.65 至 11.70)、重复经颅磁刺激(MD = 10.07,95% CI = 3.45 至 16.69)、生物反馈疗法 (MD = 18.45,95% CI = 8.92 至 27.97) 和 镜像疗法 (MD = 12.00,95% CI = 1.00 至 23.00) 可显著增加 FMA。与生物反馈疗法 相比,太极(MD = -16.58,95% CI = -30.41 至 -2.75) 对 FMA 总分的改善略低于 生物反馈疗法,其他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根据 SUCRA 的结果,生物反馈疗法 可能是增加 FMA 的最有效干预措施 (生物反馈疗法 [93.9%] > 镜像疗法 [69.2%] > 重复经颅磁刺激 [62%] > 针灸疗法 [52.9%] > 经颅直流电刺激 [44.4%] > Taichi [19.8%] > 一般治疗 [7.8%])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直接和间接比较了 7 种康复疗法(一般治疗、针灸疗法 (AT)、运动疗法(如八段锦和太极)、虚拟现实 (VR)、镜像疗法 (MT)、生物反馈疗法 (BT)、神经肌肉电刺激 (NMES)、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 和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发现 5 种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 |
是
|
---|---|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_描述 |
|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 |
是
|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_描述 |
|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 |
是
|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_描述 |
|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 |
不清楚
|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_描述 |
|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 |
不清楚
|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
|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 |
是
|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
|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 |
否
|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_描述 |
|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 |
不清楚
|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_描述 |
|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 |
是
|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_描述 |
|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 |
否
|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_描述 |
|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 |
是
|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_描述 |
|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 |
是
|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_描述 |
|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 |
是
|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_描述 |
|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 |
是
|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_描述 |
|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 |
是
|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_描述 |
|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 |
是
|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_描述 |
|
17.总评得分 |
11.5
|
1、 标题 |
完全报告
|
---|---|
1、 标题_描述 |
|
2、结构式摘要 |
完全报告
|
2、结构式摘要_描述 |
|
3、理论基础 |
完全报告
|
3、理论基础_描述 |
|
4、目的 |
完全报告
|
4、目的_描述 |
|
5、研究方案及注册 |
完全报告
|
5、研究方案及注册_描述 |
|
6、纳入标准 |
完全报告
|
6、纳入标准_描述 |
|
7、信息来源 |
完全报告
|
7、信息来源_描述 |
|
8、检索 |
完全报告
|
8、检索_描述 |
|
9、研究选择 |
完全报告
|
9、研究选择_描述 |
|
10、数据提取 |
完全报告
|
10、数据提取_描述 |
|
11、数据变量 |
完全报告
|
11、数据变量_描述 |
|
S1、网状图 |
完全报告
|
S1、网状图_描述 |
|
12、单项研究偏倚 |
完全报告
|
12、单项研究偏倚_描述 |
|
13、 效应指标 |
完全报告
|
13、 效应指标_描述 |
|
14、分析方法 |
完全报告
|
14、分析方法_描述 |
|
S2、 不一致性评估 |
完全报告
|
S2、 不一致性评估_描述 |
|
15、 研究集的偏倚 |
完全报告
|
15、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
|
16、 其他分析 |
未报告
|
16、 其他分析_描述 |
|
17、 研究选择 |
完全报告
|
17、 研究选择_描述 |
|
S3、网状结构呈现 |
完全报告
|
S3、网状结构呈现_描述 |
|
S4、网状图概括 |
完全报告
|
S4、网状图概括_描述 |
|
18、 研究特征 |
完全报告
|
18、 研究特征_描述 |
|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 |
完全报告
|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_描述 |
|
20、各单项研究结果 |
完全报告
|
20、各单项研究结果_描述 |
|
21、 合并的结果 |
完全报告
|
21、 合并的结果_描述 |
|
S5、 不一致性探索 |
完全报告
|
S5、 不一致性探索_描述 |
|
22、 研究集的偏倚 |
完全报告
|
22、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
|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 |
完全报告
|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_描述 |
|
24、 总结证据 |
完全报告
|
24、 总结证据_描述 |
|
25、 局限性 |
完全报告
|
25、 局限性_描述 |
|
26、 结论 |
完全报告
|
26、 结论_描述 |
|
27、 资助来源 |
完全报告
|
27、 资助来源_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