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综合征补充与替代药物疗效的网络Meta分析

论文信息

中文标题
纤维肌痛综合征补充与替代药物疗效的网络Meta分析
英文标题
Effectiveness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in Fibromyalgia Syndrome: A Network Meta-Analysis
关键词
补充和替代医学;补充和替代医学;纤维肌痛;纤维肌痛;有效性;网状Meta分析
英文关键词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 fibromyalgia; FM; effectiveness; network meta-analysis;NMA
作者
Guancheng Ye;Ruiheng Miao; Jiaqi Chen; Jian Huang;Min Jiang
工作单位省份
北京
工作单位省份_描述
工作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邮政编码
100000
Email
xiamenhuangjian@sina.com
干预措施分类
补充和替代医学
疾病名称
纤维肌痛综合征
疾病系统
肌肉骨骼系统或结缔组织疾病
疾病系统_描述
ICD10/11
FB56.2
发表期刊
Journal of Pain Research
发表年
2024
1
NK
305–319
基金资助
国家中医管理局 (No. 2019XZZX—JB004);北京市医院管理局 (PZ2019007)
语言
英文
语言_描述
证据文件
备注

受试者信息

研究对象(P)
临床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ACR) 概述的纤维肌痛诊断标准的患者,包括 1990 年、2010 年和 2016 年的标准。或者中华医学会 (CMA) 风湿病科提出的纤维肌痛诊断指南的诊断
干预措施/对照措施(I/C)
共20种干预措施。 干预组:至少一种补充和替代医学(针灸 、干针 、电针疗法 、按摩疗法 、穴位应用、针刀 、艾灸、穴位注射 、腹部针灸疗法 、脐带针 、穴位肠植入术 、针灸+推拿、针刀+艾灸、电针+拔罐、针灸+拔罐、针灸+艾灸、刮痧、电针+梅花针、拔罐)疗法 对照组:口服药物或常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或西药,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
样本量描述
纳入RCT数量:41项;总样本量:2877例
纳入的RCT数量
41
纳入的总样本量
2877
备注

结局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结局指标 第1页

指标名称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指标域
症状体征
指标域_描述
指标类型
计量指标
指标类型_描述
结果信息
干预措施1 干预措施2 效应量 效应值 效应区间CI(起) 效应区间CI(止)
常规治疗 腹部针灸疗法 SMD 6.19 1.81, 10.57
常规治疗 艾灸 SMD 5.14 0.55 9.73
常规治疗 针灸 SMD 3.30 0.04 6.55
常规治疗 针灸+拔罐 SMD 3.31 0.62 6.00
联赛表
腹部针灸疗法疗法(MD=6.19, 95% CI [1.81,10.57],P=0.006)、艾灸疗法(MD=5.14, 95% CI [0.55,9.73],P=0.028)、针灸疗法(MD=3.3, 95% CI [0.04, 6.55],P=0.047)、针灸+拔罐疗法(MD=3.31, 95% CI [0.62, 6],P=0.016)。在其他成对比较中未观察到显着差异 (P>0.05)
联赛表附件
排序
腹部针灸疗法在降低 HAMD 评分方面最有效 (82.2%),其次是艾灸 (70.5%) 和 针灸+按摩疗法(50.9%)。
排序附件
证据网络图
NK
证据网络图附件
备注

结局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结局指标 第2页

指标名称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指标域
症状体征
指标域_描述
指标类型
计量指标
指标类型_描述
结果信息
干预措施1 干预措施2 效应量 效应值 效应区间CI(起) 效应区间CI(止)
电针 常规治疗 SMD 3.50 2.49 4.51
电针 拔罐 SMD 2.25 0.53 3.97
电针 针灸 SMD 1.58 0.06 3.10
常规治疗 按摩 SMD 2.33 1.55 3.11
针灸 常规治疗 SMD 1.92 0.78 3.06
联赛表
按摩疗法 (MD=2.33, 95% CI [1.55, 3.11],P=0)、针灸疗法(MD=1.92, 95% CI [0.78, 3.06],P=0.001)、电针疗法(MD=3.5, 95% CI [2.49, 4.51],P=0)。成对比较表明,电针疗法明显优于针灸疗法和拔罐疗法 (P<0.05)。在其他成对比较中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P>0.05)
联赛表附件
排序
电针降低 PSQI 分数的可能性最高 (98.5%),其次是按摩疗法(66.5%) 和针灸(51.6%)
排序附件
证据网络图
NK
证据网络图附件
备注

结局指标-评估身体敏感性的压痛点数

结局指标 第3页

指标名称
评估身体敏感性的压痛点数
指标域
症状体征
指标域_描述
指标类型
计数指标
指标类型_描述
结果信息
干预措施1 干预措施2 效应量 效应值 效应区间CI(起) 效应区间CI(止)
常规治疗 脐针 SMD 6.90 (2.20 11.60
常规治疗 电针 SMD 5.20 0.82 9.58
常规治疗 按摩 SMD 4.63 1.33 7.93
常规治疗 针灸+按摩 SMD 4.75 -0.28 9.78)
常规治疗 刮痧 SMD 4.60 0.32 8.88
常规治疗 针灸 SMD 4.22 2.18 6.26
常规治疗 穴位肠植入术 SMD 3.97 0.91 7.02
常规治疗 针刀 SMD 3.15 0.18
联赛表
脐针疗法(MD=6.9, 95% CI [2.2, 11.6],P=0.004)、电针疗法(MD=5.2, 95% CI [0.82, 9.58],P=0.02)、按摩(MD=4.63, 95% CI [1.33,7.93],P=0.006)、刮痧疗法(MD=4.6, 95% CI [0.32, 8.88],P=0.035)、针灸疗法(MD=4.22, 95% CI [2.18, 6.26],P=0)、穴位肠植入术疗法(MD=3.97, 95% CI [0.91,7.02],P=0.011)、针刀 疗法(MD=3.15, 95% CI [0.18, 6.12],P=0.038)。在其他成对比较中未发现显著差异 (P>0.05)
联赛表附件
排序
脐部针灸疗法减少压痛点数量的可能性最高 (85.7%),其次是电针(70.3%) 和按摩疗法(63.6%)。联合疗法也显示出独特的益处,例如 针灸+按摩疗法(63.6%)。
排序附件
证据网络图
NK
证据网络图附件
备注

结局指标-纤维肌痛影响问卷 (FIQ-R) 评分

结局指标 第4页

指标名称
纤维肌痛影响问卷 (FIQ-R) 评分
指标域
症状体征
指标域_描述
指标类型
计量指标
指标类型_描述
结果信息
干预措施1 干预措施2 效应量 效应值 效应区间CI(起) 效应区间CI(止)
针灸+按摩 常规治疗 WMD 28.24 20.43 36.05
针灸+按摩 针灸+艾灸 WMD 26.04 14.84 37.24
针灸+按摩 按摩 WMD 23.24 12.99 33.49
针灸+按摩 针灸 WMD 22.09 15.12 29.06
针灸+按摩 拔罐 WMD 21.57 10.58 32.56
针灸+按摩 干针 WMD 18.54 7.00 30.08
针灸+按摩 穴位肠植入术 WMD 17.64 7.77 27.51
穴位应用 常规治疗 WMD 19.27 10.69 27.85
穴位应用 针灸+艾灸 WMD 17.07 5.31 28.83
穴位应用 按摩 WMD 14.27 3.42 25.12
穴位应用 针灸 WMD 13.12 3.84 22.39
穴位应用 拔罐 WMD 12.60 1.05 24.15
穴位肠植入术 常规治疗 WMD 10.60 4.56 16.64
干针 常规治疗 WMD 9.70 1.20 18.20
针灸 常规治疗 WMD 6.15 (2.64 9.66
联赛表
显示FIQ评分显著改善的治疗是:针灸+按摩疗法(MD=28.24, 95% CI [20.43, 36.05],P=0)、穴位应用 疗法(MD=19.27, 95% CI [10.69, 27.85],P=0)、穴位肠植入术疗法(MD=10.6, 95% CI [4.56, 16.64],P=0.001)、干针疗法(MD=9.7, 95% CI [1.2,18.2],P=0.025)、针灸疗法(MD=6.15, 95% CI [2.64, 9.66],P=0.001)。成对比较显示,针灸+按摩和穴位应用 疗法优于针灸+艾灸疗法、按摩疗法 、针灸疗法和拔罐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发现 针灸+按摩比干针 和 穴位肠植入术更有效 (P<0.05)。在其他成对比较中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P>0.05)
联赛表附件
排序
针灸+按摩疗法降低 FIQ 评分的概率最高 (99.2%),其次是穴位应用(86.6%) 、穴位肠植入术(64.3%) 和干针(57.9%)。其他联合疗法在提高 FIQ 评分方面没有显示出显着优势。
排序附件
证据网络图
NK
证据网络图附件
备注

结局指标-视觉模拟量表 (VAS)

结局指标 第5页

指标名称
视觉模拟量表 (VAS)
指标域
症状体征
指标域_描述
指标类型
计量指标
指标类型_描述
结果信息
干预措施1 干预措施2 效应量 效应值 效应区间CI(起) 效应区间CI(止)
常规疗法 针灸+按摩 WMD 2.57 1.24 3.90
常规疗法 电针+拔罐 WMD 2.60 0.64 4.59
常规疗法 按摩 WMD 2.31 0.91 3.70
常规疗法 穴位应用 WMD 2.36 0.32 4.40
常规疗法 干针 WMD 2.07 0.61 3.53
常规疗法 穴位肠植入术 WMD 1.92 0.47 3.37
常规疗法 电针 WMD 1.88 0.65 3.12
针灸+按摩 针灸+艾灸 WMD 2.69 0.29 5.08
联赛表
与常规药物治疗或安慰剂相比,以下治疗显示出显著的益处:干针疗法(MD=2.07, 95% CI [0.61, 3.53],P=0.005)、针灸疗法(MD=1.1, 95% CI [0.37, 1.83],P=0.003)、电针疗法(MD=1.88, 95% CI [0.65, 3.12],P=0.003)、按摩(MD=2.31, 95% CI [0.91, 3.7],P=0.001)、穴位应用疗法(MD=2.36, 95% CI [0.32, 4.4],P=0.023),穴位肠植入术疗法(MD=1.92,95% CI [0.47,3.37],P=0.009),针灸+按摩疗法(MD=2.57,95% CI [1.24,3.9],P=0),电针+拔罐疗法(MD=2.6,95% CI [0.61,4.59],P=0.011)。在成对比较中,针灸+按摩明显优于针灸 + 艾灸治疗(MD=2.69, 95% CI [0.29, 5.08],P<0.05)。在其他外部治疗比较中未发现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
联赛表附件
排序
针灸+按摩疗法降低 VAS 评分的可能性最高 (77.6%),其次是 电针+拔火罐 (75.3%)。作为单一疗法,按摩(71.7%) 和穴位注射(70.7%) 也有效,在缓解疼痛方面与 干针(63.9%) 和 穴位肠植入术(59.4%) 相当。
排序附件
证据网络图
NK
证据网络图附件
备注

AMSTAR-2量表: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评价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_描述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_描述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_描述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_描述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
不清楚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_描述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_描述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_描述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_描述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_描述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_描述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_描述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_描述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_描述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_描述
17.总评得分
12.5

PRISMA-NMA量表:网状META分析报告规范

1、 标题
完全报告
1、 标题_描述
2、结构式摘要
完全报告
2、结构式摘要_描述
3、理论基础
完全报告
3、理论基础_描述
4、目的
完全报告
4、目的_描述
5、研究方案及注册
完全报告
5、研究方案及注册_描述
6、纳入标准
完全报告
6、纳入标准_描述
7、信息来源
完全报告
7、信息来源_描述
8、检索
完全报告
8、检索_描述
9、研究选择
完全报告
9、研究选择_描述
10、数据提取
完全报告
10、数据提取_描述
11、数据变量
部分报告
11、数据变量_描述
S1、网状图
完全报告
S1、网状图_描述
12、单项研究偏倚
完全报告
12、单项研究偏倚_描述
13、 效应指标
完全报告
13、 效应指标_描述
14、分析方法
完全报告
14、分析方法_描述
S2、 不一致性评估
完全报告
S2、 不一致性评估_描述
15、 研究集的偏倚
完全报告
15、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16、 其他分析
完全报告
16、 其他分析_描述
17、 研究选择
完全报告
17、 研究选择_描述
S3、网状结构呈现
未报告
S3、网状结构呈现_描述
S4、网状图概括
未报告
S4、网状图概括_描述
18、 研究特征
完全报告
18、 研究特征_描述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
未报告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_描述
20、各单项研究结果
未报告
20、各单项研究结果_描述
21、 合并的结果
完全报告
21、 合并的结果_描述
S5、 不一致性探索
完全报告
S5、 不一致性探索_描述
22、 研究集的偏倚
完全报告
22、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
完全报告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_描述
24、 总结证据
未报告
24、 总结证据_描述
25、 局限性
完全报告
25、 局限性_描述
26、 结论
完全报告
26、 结论_描述
27、 资助来源
完全报告
27、 资助来源_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