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随机对照试验的网状Meta分析
中文标题 |
多种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随机对照试验的网状Meta分析
|
---|---|
英文标题 |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multiple acupuncture therapiesfor post stroke cognitiveimpairment: a network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
|
关键词 |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认知康复;非药物治疗;网状Meta分析
|
英文关键词 |
acupuncture treatment;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cognitive rehabilitation;non-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network meta analysis
|
作者 |
Yang Liu;Lu Zhao;Fuyan Chen; Xingping Li;Jiangqin Han; Xiaowei Sun;Mingtong Bian
|
工作单位省份 |
天津
|
工作单位省份_描述 |
|
工作单位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邮政编码 |
300000
|
ecfy_2005@163.com
|
|
干预措施分类 |
针灸
|
疾病名称 |
中风后认知障碍
|
疾病系统 |
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
|
疾病系统_描述 |
|
ICD10/11 |
SD31
|
发表期刊 |
Frontiers in Neurology
|
发表年 |
2023
|
卷 |
14
|
期 |
NK
|
页 |
NK-NK
|
基金资助 |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 81603684 号
|
语言 |
英文
|
语言_描述 |
|
证据文件 |
|
备注 |
|
研究对象(P) |
符合中风后认知障碍 (PSCI)验证诊断的成人(18岁或以上)
|
---|---|
干预措施/对照措施(I/C) |
共13种干预措施。试验组:人体针灸、头皮针灸、体针加认知训练、头皮针灸加认知训练、眼针加认知训练、温针加认知训练、电针加认知训练、 耳廓放血加认知训练、腹针加认知训练、头皮针加体针、腹针加体针、温针加头皮针和头皮针加耳廓放血;对照组:认知训练,与实验组相比,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
|
样本量描述 |
纳入RCT数量:62项;总样本量:5073例
|
纳入的RCT数量 |
62
|
纳入的总样本量 |
5073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不良事件(AE)
|
||||||||||
---|---|---|---|---|---|---|---|---|---|---|---|
指标域 |
安全性事件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数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NK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NK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NK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改良巴特尔指数量表(MBI)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与认知训练 单独使用相比,头皮针加认知训练(MD = −12.80,95%CI: −17.93, −7.67)和电针加认知训练(MD = −10.59,95%CI: −19.05, −2.14)更为有效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头皮针加体针(87.5%)、耳穴放血加认知训练(75.4%)和头皮针加认知训练(72.6%)是九种提高 MBI 评分的针灸治疗方法中最有效的三种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除了认知训练(CT)外,还包括 13 种与针灸相关的疗法,具体包括:体针(BA)、头皮针(SA)、体针加认知训练(BA+CT)、头皮针加认知训练(SA + CT)、眼针加认知训练(OA + CT)、温针加认知训练(WA + CT)、电针加认知训练(EA + CT)、耳穴放血加认知训练(AB+CT)、腹针加认知训练(AA+CT)、头皮针加体针(SA + BA)、腹针加体针(AA+BA)、温针加头皮针(WA + SA)以及头皮针加耳穴放血(SA + AB)。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与 认知训练 组相比,头皮针加认知训练(MD = 3.54,95%CI: 2.44, 4.59)、温针加认知训练(MD = 4.04,95%CI: 2.53, 5.50)、电针加认知训练(MD = 3.33,95%CI: 1.29, 5.38)和 头皮针加体针(MD = 2.84,95%CI: 1.10, 4.56)对 PSCI 患者更为有效。此外,在比较不同的针灸治疗时,头皮针加认知训练(MD = 3.71,95%CI: 1.43, 5.98)、温针加认知训练(MD = 4.20,95%CI: 1.51, 6.88)、电针加认知训练(MD = 3.49,95%CI: 0.45, 6.54)和 头皮针加体针(MD = 3.01,95%CI: 1.00, 4.96)比 体针加认知训练 更有效。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温针加认知训练(86.5%)、头皮针加认知训练(77.3%)和电针加认知训练(72.1%)是提高 MoCA 评分的三个最佳针灸治疗方法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除了认知训练(CT)外,还包括 13 种与针灸相关的疗法,具体包括:体针(BA)、头皮针(SA)、体针加认知训练(BA+CT)、头皮针加认知训练(SA + CT)、眼针加认知训练(OA + CT)、温针加认知训练(WA + CT)、电针加认知训练(EA + CT)、耳穴放血加认知训练(AB+CT)、腹针加认知训练(AA+CT)、头皮针加体针(SA + BA)、腹针加体针(AA+BA)、温针加头皮针(WA + SA)以及头皮针加耳穴放血(SA + AB)。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最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与 CT 组相比,体针加认知训练(MD = −3.00,95%CI: −5.94, −0.05)、头皮针加认知训练(MD = −4.50,95%: −5.85, −3.16)、眼针加认知训练(MD = −6.31,95%CI: −11.64, −1.01)和头皮针加体针(MD = −3.92,95%CI: −5.19, −2.64)对 PSCI 患者更为有效。此外,在比较不同的针灸治疗时,头皮针加认知训练(MD = −2.94,95%CI: −5.85, −0.04)比体针更有效。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在 13 种治疗方法中,认知训练(6.2%)在提高 MMSE 评分方面的能力最差。此外,提高 MMSE 评分的前三种针灸治疗方法分别是眼针加认知训练(79.7%)、头皮针加认知训练(73.7%)和 腹针加认知训练(69.5%)。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除了认知训练(CT)外,还包括 13 种与针灸相关的疗法,具体包括:体针(BA)、头皮针(SA)、体针加认知训练(BA+CT)、头皮针加认知训练(SA + CT)、眼针加认知训练(OA + CT)、温针加认知训练(WA + CT)、电针加认知训练(EA + CT)、耳穴放血加认知训练(AB+CT)、腹针加认知训练(AA+CT)、头皮针加体针(SA + BA)、腹针加体针(AA+BA)、温针加头皮针(WA + SA)以及头皮针加耳穴放血(SA + AB)。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 |
是
|
---|---|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_描述 |
|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 |
是
|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_描述 |
|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 |
是
|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_描述 |
|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 |
不清楚
|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_描述 |
|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 |
是
|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
|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 |
是
|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
|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 |
否
|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_描述 |
|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 |
不清楚
|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_描述 |
|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 |
是
|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_描述 |
|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 |
否
|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_描述 |
|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 |
是
|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_描述 |
|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 |
是
|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_描述 |
|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 |
是
|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_描述 |
|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 |
是
|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_描述 |
|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 |
是
|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_描述 |
|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 |
是
|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_描述 |
|
17.总评得分 |
13.0
|
1、 标题 |
完全报告
|
---|---|
1、 标题_描述 |
|
2、结构式摘要 |
完全报告
|
2、结构式摘要_描述 |
|
3、理论基础 |
完全报告
|
3、理论基础_描述 |
|
4、目的 |
完全报告
|
4、目的_描述 |
|
5、研究方案及注册 |
完全报告
|
5、研究方案及注册_描述 |
|
6、纳入标准 |
完全报告
|
6、纳入标准_描述 |
|
7、信息来源 |
完全报告
|
7、信息来源_描述 |
|
8、检索 |
完全报告
|
8、检索_描述 |
|
9、研究选择 |
完全报告
|
9、研究选择_描述 |
|
10、数据提取 |
完全报告
|
10、数据提取_描述 |
|
11、数据变量 |
完全报告
|
11、数据变量_描述 |
|
S1、网状图 |
完全报告
|
S1、网状图_描述 |
|
12、单项研究偏倚 |
完全报告
|
12、单项研究偏倚_描述 |
|
13、 效应指标 |
完全报告
|
13、 效应指标_描述 |
|
14、分析方法 |
完全报告
|
14、分析方法_描述 |
|
S2、 不一致性评估 |
完全报告
|
S2、 不一致性评估_描述 |
|
15、 研究集的偏倚 |
完全报告
|
15、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
|
16、 其他分析 |
未报告
|
16、 其他分析_描述 |
|
17、 研究选择 |
完全报告
|
17、 研究选择_描述 |
|
S3、网状结构呈现 |
完全报告
|
S3、网状结构呈现_描述 |
|
S4、网状图概括 |
完全报告
|
S4、网状图概括_描述 |
|
18、 研究特征 |
完全报告
|
18、 研究特征_描述 |
|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 |
完全报告
|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_描述 |
|
20、各单项研究结果 |
完全报告
|
20、各单项研究结果_描述 |
|
21、 合并的结果 |
完全报告
|
21、 合并的结果_描述 |
|
S5、 不一致性探索 |
完全报告
|
S5、 不一致性探索_描述 |
|
22、 研究集的偏倚 |
完全报告
|
22、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
|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 |
未报告
|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_描述 |
|
24、 总结证据 |
完全报告
|
24、 总结证据_描述 |
|
25、 局限性 |
完全报告
|
25、 局限性_描述 |
|
26、 结论 |
完全报告
|
26、 结论_描述 |
|
27、 资助来源 |
完全报告
|
27、 资助来源_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