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抑郁药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中文标题 |
常用抗抑郁药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
---|---|
英文标题 |
Network Meta -analysis 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monly - Used Antidepressant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
关键词 |
中成药;西药;抑郁症;网状Meta评价
|
英文关键词 |
Chinese patent medicine;Western medicine;depression;network Meta-analysis
|
作者 |
于莹;黄海量;张功;韩涛
|
工作单位省份 |
山东
|
工作单位省份_描述 |
|
工作单位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邮政编码 |
250355
|
huanghl_yh.@ 163.com
|
|
干预措施分类 |
中成药
|
疾病名称 |
抑郁
|
疾病系统 |
神经系统疾病
|
疾病系统_描述 |
|
ICD10/11 |
L2-6A7
|
发表期刊 |
中华中医药学刊
|
发表年 |
2020
|
卷 |
38
|
期 |
10
|
页 |
183-189+ⅩⅩⅦ
|
基金资助 |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 2017 - 018,2015 - 030) ; 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刘昭纯传承工作室建设基金( 鲁卫中发展字 〔2018〕1) ;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发展计划( J18KB130) ; 山东中医药大学首批经方治疗重大疾病作用机理与疗效评价科研创新 团队项目( 220316)
|
语言 |
中文
|
语言_描述 |
|
证据文件 |
|
备注 |
|
研究对象(P) |
单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不限; 抑郁症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 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 CCMD - 3) 、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 ICD - 10) 或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标准( DSM - V)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应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或 《中医辨证标准》
|
---|---|
干预措施/对照措施(I/C) |
共3种中医药干预措施:试验组予以舒肝解郁胶囊、解郁丸、逍遥丸;对照组皆采用选择性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西药( 氟西汀或舍曲林或帕罗西汀) 。
|
样本量描述 |
纳入RCT数量:41篇;样本总量:2972例
|
纳入的RCT数量 |
41
|
纳入的总样本量 |
2972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
|
||||||||||||||||||||||||||||||||||||
---|---|---|---|---|---|---|---|---|---|---|---|---|---|---|---|---|---|---|---|---|---|---|---|---|---|---|---|---|---|---|---|---|---|---|---|---|---|
指标域 |
安全性事件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TESS 评分以 OR 为效应量,各项干预措施网状分析结果见表 2,表中显示舒肝解郁胶囊优于逍遥丸[OR = 2.29 ( 0.20,5.46) ]、对比优于氟西汀[OR = 0.33( 0. 14,0.73) ]、优于舍曲林[OR = 0.21( 0.12,0.34) ]、优于帕罗西汀[OR = 0.27( 0.13,0.56) ]; 解郁丸优于逍遥丸[OR = 1.24( 0.07,5.23) ],结果显示皆能有效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交叉对比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解郁丸( Rank1 概率 0. 00) = 舒肝解郁胶囊( Rank1 概率 0. 00) > 逍遥丸( Rank1 概率 0. 02) > 氟西汀( Rank1 概率 0. 12) > 帕罗西汀( Rank1 概率 0. 23) > 舍曲林( Rank1 概率 0. 63) ,详见表 3、插页ⅩⅩⅩⅦ图 6。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33 项研究报道相关不良反应,如腹痛、腹泻、口干、恶心、呕吐、头晕等,各干预措施对比之间的网状关系见图 5。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评分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HAMD 量表评分以 MD 为效应量,95% CI 可信区间作分析统计,表 2 显示舒肝解郁胶囊显著优于解郁丸[OR =- 0.96( - 2.59,- 0.66 ) ]、优于舍曲林[OR = - 0.58( - 1.05,- 0.11) ],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两两相互比较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概率排序: 舒肝解郁胶囊( Rank1 概率 0. 00) > 逍遥丸( Rank1 概率 0. 03) > 帕罗西汀( Rank1 概率 0. 10) > 舍曲林( Rank1 概率 0. 15) > 氟西汀( Rank1 概率 0. 18) > 解郁丸( Rank1 概率 0. 54) ,详见表 3、插页ⅩⅩⅩⅦ图 6。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37 项研究报告了相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各干预措施对比之间的网状关系见图 4。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总有效率
|
||||||||||||||||||||||||||||||||||||||||||||||||||||||||||||||||||
---|---|---|---|---|---|---|---|---|---|---|---|---|---|---|---|---|---|---|---|---|---|---|---|---|---|---|---|---|---|---|---|---|---|---|---|---|---|---|---|---|---|---|---|---|---|---|---|---|---|---|---|---|---|---|---|---|---|---|---|---|---|---|---|---|---|---|---|
指标域 |
远期预后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总有效率以 OR 为效应量,各项干预措施网状分析结果见表 2,舒肝解郁胶囊优于解郁丸[OR = 1. 08 ( 0. 48,2. 44) ]、与逍遥丸[OR = 2. 88( 0. 81,3. 68) ]、氟西汀[OR =1. 04( 0. 61,1. 84) ]、舍曲林[OR = 1. 22( 0. 88,1. 68) ]、帕罗西汀[OR = 1. 10( 0. 65,1. 81) ]对比皆具有临床优势; 解郁丸优于逍遥丸[OR = 2. 73 ( 0. 58,5. 52) ]、优于氟西汀[OR = 0. 97( 0. 46,2. 05) ]、优于舍曲林[OR = 1. 12( 0. 47,2. 74) ]、优于帕罗西汀[OR = 1. 02( 0. 43,2. 31) ]; 西药氟西汀优于舍曲林[OR = 1. 17 ( 0. 61,2. 18) ]、帕罗西汀[OR = 1. 06( 0. 50,2. 05) ],其余交叉对比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概率排序: 解郁丸( Rank1 概率 0. 28) > 舒肝解郁胶囊( Rank1 概率 0. 24) > 氟西汀( Rank1 概率 0. 23) > 帕罗西汀( Rank1 概率 0. 18) > 舍曲林( Rank1 概率 0. 04) > 逍遥丸( Rank1 概率 0. 03)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35 项研究报道临床有效率分析,各干预措施有效率的网状关系见图 3 ~ 图 5,图中点与点间连线说明对应的两种干预措施间有直接比较关系,无连线表明研究间无直接比较关系,可采用间接比较关系进行网状关联分析比较,线条越宽则表示两个干预措施对比研究频率越多。针对纳入研究中临床有效率指标进行的一致性分析,发现PSRF 参数值均等于 1. 00,表明收敛性较好,故在一致性模型情况下进行网状 Meta 分析。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 |
是
|
---|---|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_描述 |
|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 |
否
|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_描述 |
|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 |
是
|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_描述 |
|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 |
否
|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_描述 |
|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 |
是
|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
|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 |
否
|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
|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 |
否
|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_描述 |
|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 |
不清楚
|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_描述 |
|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 |
是
|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_描述 |
|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 |
不适用
|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_描述 |
|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 |
是
|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_描述 |
|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 |
否
|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_描述 |
|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 |
否
|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_描述 |
|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 |
否
|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_描述 |
|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 |
否
|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_描述 |
|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 |
是
|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_描述 |
|
17.总评得分 |
6.5
|
1、 标题 |
完全报告
|
---|---|
1、 标题_描述 |
|
2、结构式摘要 |
完全报告
|
2、结构式摘要_描述 |
|
3、理论基础 |
完全报告
|
3、理论基础_描述 |
|
4、目的 |
完全报告
|
4、目的_描述 |
|
5、研究方案及注册 |
未报告
|
5、研究方案及注册_描述 |
|
6、纳入标准 |
部分报告
|
6、纳入标准_描述 |
|
7、信息来源 |
完全报告
|
7、信息来源_描述 |
|
8、检索 |
完全报告
|
8、检索_描述 |
|
9、研究选择 |
完全报告
|
9、研究选择_描述 |
|
10、数据提取 |
部分报告
|
10、数据提取_描述 |
|
11、数据变量 |
部分报告
|
11、数据变量_描述 |
|
S1、网状图 |
完全报告
|
S1、网状图_描述 |
|
12、单项研究偏倚 |
未报告
|
12、单项研究偏倚_描述 |
|
13、 效应指标 |
完全报告
|
13、 效应指标_描述 |
|
14、分析方法 |
部分报告
|
14、分析方法_描述 |
|
S2、 不一致性评估 |
未报告
|
S2、 不一致性评估_描述 |
|
15、 研究集的偏倚 |
完全报告
|
15、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
|
16、 其他分析 |
未报告
|
16、 其他分析_描述 |
|
17、 研究选择 |
完全报告
|
17、 研究选择_描述 |
|
S3、网状结构呈现 |
完全报告
|
S3、网状结构呈现_描述 |
|
S4、网状图概括 |
完全报告
|
S4、网状图概括_描述 |
|
18、 研究特征 |
部分报告
|
18、 研究特征_描述 |
|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 |
部分报告
|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_描述 |
|
20、各单项研究结果 |
未报告
|
20、各单项研究结果_描述 |
|
21、 合并的结果 |
完全报告
|
21、 合并的结果_描述 |
|
S5、 不一致性探索 |
部分报告
|
S5、 不一致性探索_描述 |
|
22、 研究集的偏倚 |
完全报告
|
22、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
|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 |
未报告
|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_描述 |
|
24、 总结证据 |
部分报告
|
24、 总结证据_描述 |
|
25、 局限性 |
部分报告
|
25、 局限性_描述 |
|
26、 结论 |
完全报告
|
26、 结论_描述 |
|
27、 资助来源 |
未报告
|
27、 资助来源_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