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与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网状Meta分析
中文标题 |
中医疗法与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网状Meta分析
|
---|---|
英文标题 |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and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A Network Meta-analysis
|
关键词 |
中医疗法;胆碱酯酶抑制剂;阿尔茨海默病;循证医学;网状Meta分析
|
英文关键词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Alzheimer’s disease;Evidenc-based medicine;Network Meta-analysis
|
作者 |
熊凡捷;赵薇;宋凯;黄爱玲;张虹
|
工作单位省份 |
四川
|
工作单位省份_描述 |
|
工作单位 |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邮政编码 |
610075
|
530429752@qq.com
|
|
干预措施分类 |
中药、针灸等中医疗法
|
疾病名称 |
阿尔茨海默病
|
疾病系统 |
神经系统疾病
|
疾病系统_描述 |
|
ICD10/11 |
8A20
|
发表期刊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发表年 |
2022
|
卷 |
45
|
期 |
2
|
页 |
104-112
|
基金资助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1873384) ;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 (2018SZ0072)
|
语言 |
中文
|
语言_描述 |
|
证据文件 |
|
备注 |
|
研究对象(P) |
AD患者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修订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或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协会诊断指南协作组编写的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断标准。纳入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
---|---|
干预措施/对照措施(I/C) |
本文共涉及5种中医药干预措施: 选取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方式,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进行分别合并; 限定纳入文献的干预组为中医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药、中成药、针刺、电针、灸法、ChEI及其之间组合和综合疗法共计13种)。西医治疗: 根据 2018年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选择胆碱酯酶抑制剂。尽管各种 ChEIs 在用药剂量、频次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经查阅文献并未发现能够否定其相互之间具有药效一致性的明确证据,故在研究中视为一种ChEI 进行合并比较;对照组为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或单纯西药;干预与对照组包含至少两种及以上的干预措施。
|
样本量描述 |
纳入RCT数量:56篇;样本总量:4732例
|
纳入的RCT数量 |
56
|
纳入的总样本量 |
4732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在日常生活活动 ( ADL) 量表评分
|
||||||||||||||||||||||||||||||
---|---|---|---|---|---|---|---|---|---|---|---|---|---|---|---|---|---|---|---|---|---|---|---|---|---|---|---|---|---|---|---|
指标域 |
生活质量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30 篇文献报道ADL评分。由于 ADL 评分标准为分数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程度越大,反之则提示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故结果显示为: 电针 + ChEI [MD = 9. 26,95% CI( 1. 95,16. 50) ]、针刺 + 中成药 + ChEIs [MD =7. 74,95% CI ( 0. 51,14. 99) ] 优于单纯运用ChEIs,且有统计学意义; 电针 + ChEI 显著优于针刺 [MD = 8. 52,95% CI ( 0. 09,16. 99) ]、中成药 [MD = 8. 46,95% CI ( 0. 29,16. 34) ] 单独运用。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在 ADL 评分改善方面,各干预措施优势性预测排序为: 电针 + ChEIs( 0. 54) > 针刺 + 中成药 + ChEIs ( 0. 34) > 中成药 + ChEIs ( 0. 09) > 中药 + 针刺 ( 0. 02) > 中药+ 电针 ( 0. 005) > 针刺 = ChEIs ( 0. 001) > 中药+ ChEIs = 中药 = 中成药 ( 0) 。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方框表示各种干预方式,连线表示该两种干预方式具有直接比较的RCT证据,数字表示该直接比较的研究数。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NK
|
指标名称 |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 (MMSE) 量表评分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53 篇文献报道 MMSE 评分: 中药[MD = 1. 13,95% CI ( 0. 34,1. 90) ]、中药 + 针刺 [MD = 1. 98,95% CI ( 0. 64,3. 40) ]、中药 + ChEIs [MD = 2. 26,95% CI ( 0. 94,3. 59 ) ] 、中药 + 电针 [MD = 8. 58,95% CI( 4. 08,12. 99 ) ] 、针刺 + ChEIs[MD = 3. 49,95% CI ( 0. 04,6. 83 ) ] 、电针 + ChEIs [MD =4. 09,95% CI ( 1. 87,6. 37) ] 均显著优于单独运用 ChEIs; 中医综合疗法与单一中医疗法比较,则中药 + 电针显著优于中药 [MD = 7. 45,95% CI( 2. 92,11. 94 ) ] 、针刺[MD = 8. 53,95% CI( 3. 79,13. 17) ] 、中成药 [MD = 7. 16,95% CI( 2. 43,11. 82) ]及电针[MD = 6. 74,95% CI( 1. 40,12. 18) ] 。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在 MMSE评分改善方面,各干预措施优势性预测排序为:中药 + 电针 ( 0. 94) > 针刺 + ChEIs ( 0. 03) > 针刺 + 中成药 + ChEIs ( 0. 02 ) > 电针 + ChEIs( 0. 005) > 电针 ( 0.003) > 中成药 + ChEIs = 中药 + 灸法 + ChEI ( 0. 002) > 中药 + ChEIs = 中药+ 针刺 = 中成药 = 中药 = 针刺 = ChEIs ( 0)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方框表示各种干预方式,连线表示该两种干预方式具有直接比较的RCT证据,数字表示该直接比较的研究数。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NK
|
指标名称 |
总有效率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数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总有效率 42 篇文献报道总有效率: 中药[OR=1.76,95%CI (1.29,2.40)]、中药+针刺[OR=3.12,95%CI (1.64,5.98)]、中药+ChEIs[OR=3.58,95%CI(2.09,6.18)]、中药+电针[OR=15.30,95%CI(2.43,128.12)]、中成药+ChEIs[OR=3.23,95%CI(1.21,9.08)]、 针刺+ChEIs[OR=7.96,95%CI(1.44,66.82)]、电针+ChEIs[OR=3.41,95%CI(1.17,10.88)]均显著优于单独运用ChEIs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对各干预措施在总有效率方面进行疗效排序预测:中药+电针(0.62)>针刺+ChEIs(0.28) >针刺+中成药+ChEIs(0.06)>中成药+ChEIs(0.014)>中药+ChEIs=电针 (0.007)>中药+针刺(0.004)>中药+灸法+ChEIs(0.003)>电针+ChEIs(0.002)>中药=针刺=ChEIs=中成药 (0) 。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方框表示各种干预方式,连线表示该两种干预方式具有直接比较的RCT证据,数字表示该直接比较的研究数。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NK
|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 |
是
|
---|---|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_描述 |
|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 |
是
|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_描述 |
|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 |
是
|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_描述 |
|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 |
不清楚
|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_描述 |
|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 |
是
|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
|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 |
是
|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
|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 |
是
|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_描述 |
|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 |
不清楚
|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_描述 |
|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 |
是
|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_描述 |
|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 |
否
|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_描述 |
|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 |
否
|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_描述 |
|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 |
否
|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_描述 |
|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 |
否
|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_描述 |
|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 |
否
|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_描述 |
|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 |
是
|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_描述 |
|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 |
不清楚
|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_描述 |
|
17.总评得分 |
9.5
|
1、 标题 |
完全报告
|
---|---|
1、 标题_描述 |
|
2、结构式摘要 |
完全报告
|
2、结构式摘要_描述 |
|
3、理论基础 |
完全报告
|
3、理论基础_描述 |
|
4、目的 |
完全报告
|
4、目的_描述 |
|
5、研究方案及注册 |
完全报告
|
5、研究方案及注册_描述 |
|
6、纳入标准 |
完全报告
|
6、纳入标准_描述 |
|
7、信息来源 |
完全报告
|
7、信息来源_描述 |
|
8、检索 |
部分报告
|
8、检索_描述 |
|
9、研究选择 |
完全报告
|
9、研究选择_描述 |
|
10、数据提取 |
完全报告
|
10、数据提取_描述 |
|
11、数据变量 |
部分报告
|
11、数据变量_描述 |
|
S1、网状图 |
部分报告
|
S1、网状图_描述 |
|
12、单项研究偏倚 |
完全报告
|
12、单项研究偏倚_描述 |
|
13、 效应指标 |
完全报告
|
13、 效应指标_描述 |
|
14、分析方法 |
未报告
|
14、分析方法_描述 |
|
S2、 不一致性评估 |
完全报告
|
S2、 不一致性评估_描述 |
|
15、 研究集的偏倚 |
完全报告
|
15、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
|
16、 其他分析 |
未报告
|
16、 其他分析_描述 |
|
17、 研究选择 |
完全报告
|
17、 研究选择_描述 |
|
S3、网状结构呈现 |
完全报告
|
S3、网状结构呈现_描述 |
|
S4、网状图概括 |
部分报告
|
S4、网状图概括_描述 |
|
18、 研究特征 |
完全报告
|
18、 研究特征_描述 |
|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 |
完全报告
|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_描述 |
|
20、各单项研究结果 |
完全报告
|
20、各单项研究结果_描述 |
|
21、 合并的结果 |
完全报告
|
21、 合并的结果_描述 |
|
S5、 不一致性探索 |
完全报告
|
S5、 不一致性探索_描述 |
|
22、 研究集的偏倚 |
完全报告
|
22、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
|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 |
未报告
|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_描述 |
|
24、 总结证据 |
未报告
|
24、 总结证据_描述 |
|
25、 局限性 |
完全报告
|
25、 局限性_描述 |
|
26、 结论 |
完全报告
|
26、 结论_描述 |
|
27、 资助来源 |
部分报告
|
27、 资助来源_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