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相关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中文标题 |
针灸相关疗法治疗卵巢早衰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
---|---|
英文标题 |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rela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a network Meta-analysis
|
关键词 |
卵巢早衰;针灸相关疗法;中药;网状Meta分析
|
英文关键词 |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acupuncture-related therapy;Chinese medicinal herbs;network Meta-analysis
|
作者 |
袁龙;刘鹏;李冰融;汪文慧;耿子翔;张开勇;张必萌
|
工作单位省份 |
上海
|
工作单位省份_描述 |
|
工作单位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
邮政编码 |
200080
|
pjzhtiger08@aliyun.com
|
|
干预措施分类 |
针灸
|
疾病名称 |
卵巢早衰
|
疾病系统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疾病系统_描述 |
|
ICD10/11 |
GA30.6
|
发表期刊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发表年 |
2022
|
卷 |
56
|
期 |
1
|
页 |
19-27
|
基金资助 |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8401903100) ;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2018-2020]-FWTX-8008)
|
语言 |
中文
|
语言_描述 |
|
证据文件 |
|
备注 |
|
研究对象(P) |
符合卵巢早衰(POF)诊断标准的女性患者
|
---|---|
干预措施/对照措施(I/C) |
共10种干预措施(针灸结合、中药+艾灸、穴位埋线、针药结合、埋线+药物、针灸+药物、中药、艾灸、针刺、中药+针灸+耳穴)/西药、中药、针刺、针灸+药物
|
样本量描述 |
纳入RCT数量:32篇;总样本量:3231例
|
纳入的RCT数量 |
32
|
纳入的总样本量 |
3231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降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
|
||||||||||
---|---|---|---|---|---|---|---|---|---|---|---|
指标域 |
理化检测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与单纯西药相比,针灸结合、穴位埋线、针药结合、针刺在降低血清FSH水平方面疗效更佳(Pv().()5);与中药相比,针灸结合、针药结合、穴位埋线在降低血清FSH水平方面疗效更佳(P<0.05);与针灸结合、针灸+药物、中药、针药结合、埋线+药物、中药+艾灸相比.针刺在降低血清FSH水平方面疗效更佳(/>v().()5);穴位埋线较中药+艾灸在降低血清FSH水平方面疗效更佳(P>().05);其余干预措施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在降低血清FSH水平方面.SUCRA概率排序依次为:针刺(97.7%)>穴位埋线(82.2%) >针灸结合(61.9%) >中药+针灸+耳穴(60.3%) >埋线+药物(57.2%) >针药结合(52.8%) >针灸+药物(42.6%) >中药+艾灸(19.7%)>西药(16.4%)>中药(9.3%)。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10种治疗措施共形成5个三角形闭环:西药+针药结合+(埋线+药物),西药+(针灸+药物)+中药,针灸结合+西药+中药,西药+针药结合+中药.西药+(中药+艾灸)+中药。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指标名称 |
临床有效率
|
||||||||||
---|---|---|---|---|---|---|---|---|---|---|---|
指标域 |
症状体征
|
||||||||||
指标域_描述 |
|
||||||||||
指标类型 |
计量指标
|
||||||||||
指标类型_描述 |
|
||||||||||
结果信息 |
|
||||||||||
联赛表 |
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 ,与针灸结合相比,西药、穴位埋线、针刺、中药、艾灸可显著提高有效率(PV0.05);与穴位埋线相比,西药、针药结合、埋线+药物、针灸+药物、艾灸、针刺可显著提高有效率(PV0.05);与针药结合、埋线+药物、针灸+药物相比,中药可显著提高有效率(PV0.05);针灸+药物较针药结合可显著提高有效率(PV0.05);其余干预措施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
联赛表附件 |
|
||||||||||
排序 |
在有效率方面,SUCRA概率排序依次为:穴位埋线(85.4%) >针灸结合(70.3%)>针刺(63.1%)> 中药+针灸+耳穴(61.6%)>埋线+药物(55.4%) >针药结(55.1%) >针灸+药物(53.8%) > 艾灸(52.9%) > 中药 +艾灸(35.5%) > 中药(10.6%) >西药(6.4%)
|
||||||||||
排序附件 |
|
||||||||||
证据网络图 |
Meta分析中共有11种治疗措施。11种 治疗措施节点的星形结构共形成6个三角形闭环:西药+针药结合+ (埋线+药物);西药+ (针灸+药物)+中药;西药+中药+艾灸;针灸结合+西药+中药;西药+针药结合+中药;西药+(中药+艾灸)+中药。
|
||||||||||
证据网络图附件 |
|
||||||||||
备注 |
|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 |
是
|
---|---|
1、研究问题和纳入标准是否包括PICO的各个要素?_描述 |
|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 |
否
|
2、是否事先设计的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与拟定方案是否有显著差异?_描述 |
|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 |
是
|
3、是否解释了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_描述 |
|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 |
是
|
4、是否使用了全面的文献检索策略?_描述 |
|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 |
是
|
5、研究筛选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
|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 |
是
|
6、数据提取的可重复性如何?_描述 |
|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 |
否
|
7、是否列出并证明了排除原因?_描述 |
|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 |
是
|
8、是否详细描述了纳入研究所包含内容?_描述 |
|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 |
是
|
9、是否使用恰当的方法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偏倚?_描述 |
|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 |
否
|
10、是否报告了纳入研究的资金来源?_描述 |
|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 |
是
|
11、结果合并的方法是否合适?_描述 |
|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 |
是
|
12、是否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及其他证据合成产生的潜在影响?_描述 |
|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 |
是
|
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对纳入研究的偏倚进行了解释?_描述 |
|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 |
否
|
14、是否采用合理的方法,解释或讨论评价结果中所观察到的异质性?_描述 |
|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 |
是
|
15、定量合并时,是否充分调查发表偏倚,并讨论其对评价结果的可能影响?_描述 |
|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 |
是
|
16、是否报告了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包括进行系统评价收到的任何资金?_描述 |
|
17.总评得分 |
12.0
|
1、 标题 |
完全报告
|
---|---|
1、 标题_描述 |
|
2、结构式摘要 |
完全报告
|
2、结构式摘要_描述 |
|
3、理论基础 |
完全报告
|
3、理论基础_描述 |
|
4、目的 |
完全报告
|
4、目的_描述 |
|
5、研究方案及注册 |
未报告
|
5、研究方案及注册_描述 |
|
6、纳入标准 |
完全报告
|
6、纳入标准_描述 |
|
7、信息来源 |
完全报告
|
7、信息来源_描述 |
|
8、检索 |
部分报告
|
8、检索_描述 |
|
9、研究选择 |
完全报告
|
9、研究选择_描述 |
|
10、数据提取 |
完全报告
|
10、数据提取_描述 |
|
11、数据变量 |
部分报告
|
11、数据变量_描述 |
|
S1、网状图 |
完全报告
|
S1、网状图_描述 |
|
12、单项研究偏倚 |
完全报告
|
12、单项研究偏倚_描述 |
|
13、 效应指标 |
未报告
|
13、 效应指标_描述 |
|
14、分析方法 |
完全报告
|
14、分析方法_描述 |
|
S2、 不一致性评估 |
完全报告
|
S2、 不一致性评估_描述 |
|
15、 研究集的偏倚 |
完全报告
|
15、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
|
16、 其他分析 |
完全报告
|
16、 其他分析_描述 |
|
17、 研究选择 |
完全报告
|
17、 研究选择_描述 |
|
S3、网状结构呈现 |
完全报告
|
S3、网状结构呈现_描述 |
|
S4、网状图概括 |
完全报告
|
S4、网状图概括_描述 |
|
18、 研究特征 |
部分报告
|
18、 研究特征_描述 |
|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 |
未报告
|
19、 单项研究内部偏倚_描述 |
|
20、各单项研究结果 |
未报告
|
20、各单项研究结果_描述 |
|
21、 合并的结果 |
未报告
|
21、 合并的结果_描述 |
|
S5、 不一致性探索 |
完全报告
|
S5、 不一致性探索_描述 |
|
22、 研究集的偏倚 |
完全报告
|
22、 研究集的偏倚_描述 |
|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 |
完全报告
|
23、 其他分析的结果_描述 |
|
24、 总结证据 |
未报告
|
24、 总结证据_描述 |
|
25、 局限性 |
完全报告
|
25、 局限性_描述 |
|
26、 结论 |
完全报告
|
26、 结论_描述 |
|
27、 资助来源 |
部分报告
|
27、 资助来源_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