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风湿热

发表信息

标准类型
指南
标准类型_描述
分类
诊疗
标题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风湿热
关键词
中医病名
西医病名
风湿热
干预措施
中医药
干预措施_描述
资助来源
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指南编号
ZYYXH/T112-2008
旧版指南编号
指南注册号
不详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制订方法
专家共识
制订方法_描述
归口单位
适用对象
不详
通讯作者姓名
通讯作者单位
通讯作者电话
不详
通讯作者邮箱
不详
年份
2008
原文附件
备注

其他- 针刺

治疗类别 第1页

类型
其他
类型_描述
名称
针刺

其他-单方验方

治疗类别 第2页

类型
其他
类型_描述
名称
单方验方

证型-营热扰心证

治疗类别 第3页

类型
证型
类型_描述
名称
营热扰心证

证型-阴虚证

治疗类别 第4页

类型
证型
类型_描述
名称
阴虚证

证型-痰瘀化热证

治疗类别 第5页

类型
证型
类型_描述
名称
痰瘀化热证

证型-寒湿化热证

治疗类别 第6页

类型
证型
类型_描述
名称
寒湿化热证

证型-湿热证

治疗类别 第7页

类型
证型
类型_描述
名称
湿热证

证型-风热证

治疗类别 第8页

类型
证型
类型_描述
名称
风热证

方剂-四藤除痹汤

干预措施-方剂 第1页

疗法
方剂
疗法_描述
方剂
四藤除痹汤
处方来源
药物组成
雷公藤15g,鸡血藤15g,青风藤15g,忍冬藤15g,地龙12g,乌梢蛇10g,全蝎6g,蜈蚣5g,桂枝9g,附子6g,甘草6g。
用法及疗程
水煎服,1日1剂。
加减
注意事项
备注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推荐强度
推荐强度_描述
推荐强度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_描述
证据级别描述
推荐意见
证据来源
类型 下拉选择器 年份 样本量 证据级别 证据评价量表 得分
暂无数据

方剂-海桐豨莶饮

干预措施-方剂 第2页

疗法
方剂
疗法_描述
方剂
海桐豨莶饮
处方来源
药物组成
豨莶草30g,海桐皮30g,忍冬藤30g,桑枝30g,薏苡仁30g,知母10g,葛根10g,防已10g,秦艽10g,鸡血藤9g。
用法及疗程
加减
关节痛甚日久者加牡丹皮9g,土鳖虫6g,蜈蚣5g,片姜黄9g以活血通络止痛。局部肿甚,加黄柏6g等以清热消肿。
注意事项
备注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推荐强度
推荐强度_描述
推荐强度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_描述
证据级别描述
推荐意见
证据来源
类型 下拉选择器 年份 样本量 证据级别 证据评价量表 得分
暂无数据

方剂-清营解毒汤

干预措施-方剂 第3页

疗法
方剂
疗法_描述
方剂
清营解毒汤
处方来源
药物组成
西洋参9g,丹参20g,苦参15g,珍珠粉1g,麦冬12g,五味子9g,生地黄12g,玄参12g,牡丹皮10g,石菖蒲9g,郁金10g,天竺黄10g
用法及疗程
加减
风湿性心脏炎或心内膜炎出现急性心衰时,应改用参附龙牡汤回阳救逆,并中西医结合救治。
注意事项
备注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推荐强度
推荐强度_描述
推荐强度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_描述
证据级别描述
推荐意见
证据来源
类型 下拉选择器 年份 样本量 证据级别 证据评价量表 得分
暂无数据

方剂-一贯煎

干预措施-方剂 第4页

疗法
方剂
疗法_描述
方剂
一贯煎
处方来源
药物组成
生地黄12g,北沙参30g,枸杞子12g,麦冬10g,当归10g,白芍12g,知母10g,龟15g,甘草6g
用法及疗程
加减
心气不足,气阴两伤,加五味子10g,黄精10g以益气滋阴;心烦不寐,加酸枣仁10g,龙骨、牡蛎各10g以养血安神;便干,加桃仁10g以润肠通便;血虚,可改用四物汤加味,当归15g,川芎9g,白芍12g,熟地黄12g,黄芪15g,鸡血藤15g,忍冬藤30g,炙甘草6g以补血活血,养阴清热;气虚重,加黄芪10g以益气通络;伴见肾气虚,加桑寄生15g,杜仲10g,川牛膝各10g以补肾壮骨;关节痛重,加地龙10g,全蝎6g以搜风通络止痛。
注意事项
备注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推荐强度
推荐强度_描述
推荐强度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_描述
证据级别描述
推荐意见
证据来源
类型 下拉选择器 年份 样本量 证据级别 证据评价量表 得分
暂无数据

方剂-痰瘀痹痛汤

干预措施-方剂 第5页

疗法
方剂
疗法_描述
方剂
痰瘀痹痛汤
处方来源
药物组成
桂枝9g,茯苓15g,制天南星6g,浙贝母12g,当归10g,炮山甲6g,地鳖虫10g,片姜黄10g,马鞭草30g,忍冬藤30g
用法及疗程
加减
湿重,加防已10g,薏苡仁15g以利湿通络;热重,加牡丹皮10g,知母10g以清热通络;痛甚,加乳香9g,没药9g以活血止痛;气虚,加黄芪10g以益气通络。
注意事项
备注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推荐强度
推荐强度_描述
推荐强度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_描述
证据级别描述
推荐意见
证据来源
类型 下拉选择器 年份 样本量 证据级别 证据评价量表 得分
暂无数据

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

干预措施-方剂 第6页

疗法
方剂
疗法_描述
方剂
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处方来源
药物组成
桂枝10g,附子6g,防风10g,杏仁10g,白术10g,薏苡仁30g,白芍12g,知母10g,鸡血藤15g,忍冬藤15g。
用法及疗程
加减
寒痛甚,加川乌耀3g,草乌嫩3g以散寒止痛;热重,加石膏15g,牡丹皮10g以清热止痛。虚者,加黄芪防已汤以益气通络,祛湿止痛。
注意事项
备注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推荐强度
推荐强度_描述
推荐强度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_描述
证据级别描述
推荐意见
证据来源
类型 下拉选择器 年份 样本量 证据级别 证据评价量表 得分
暂无数据

方剂-宣痹汤、二妙散、三仁

干预措施-方剂 第7页

疗法
方剂
疗法_描述
方剂
宣痹汤、二妙散、三仁汤
处方来源
药物组成
苍术20g,黄柏10g,防已10g,杏仁10g,薏苡仁20g,滑石20g,茵陈15g,蚕砂照15g,川牛膝12g,茯苓10g,萆薢10g,泽泻10g
用法及疗程
加减
关节肿胀明显且疼痛,加鸡血藤15g,当归15g,乳香10g,没药10g,延胡索15g,连翘10g,牡丹皮10g以养血活血,清热止痛。
注意事项
备注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推荐强度
推荐强度_描述
推荐强度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_描述
证据级别描述
推荐意见
证据来源
类型 下拉选择器 年份 样本量 证据级别 证据评价量表 得分
暂无数据

方剂-银翘散

干预措施-方剂 第8页

疗法
方剂
疗法_描述
方剂
银翘散
处方来源
药物组成
金银花15g,连翘15g,薄荷15g,炒牛蒡子9g,板蓝根30g,芦根30g。
用法及疗程
加减
咽喉肿痛重,加浙贝母10g,射干10g,杏仁10g,僵蚕9g以利咽消肿;发热重,加葛根10g,柴胡10g,黄苓10g,石膏30g以解表清热;关节红肿疼痛明显,用白虎桂枝汤加减:石膏20g,知母15g,桂枝10g,白芍10g,忍冬藤15g,牡丹皮10g,蚕砂但照10g等以清热通络止痛。热毒炽盛,酌选清瘟败毒饮或化斑汤加减以清化热毒。兼湿邪,可加藿朴夏苓汤以化湿通络。风邪偏盛,加防风10g,秦艽10g,豨莶草10g,威灵仙10g等以祛风化湿。
注意事项
备注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推荐强度
推荐强度_描述
推荐强度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_描述
证据级别描述
推荐意见
证据来源
类型 下拉选择器 年份 样本量 证据级别 证据评价量表 得分
暂无数据

中成药-独活寄生合剂

干预措施-中成药 第1页

疗法
中成药
疗法_描述
中成药
独活寄生合剂
处方来源
用法及疗程
口服,1次10ml,1日3次
注意事项
备注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推荐强度
推荐强度_描述
推荐强度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_描述
证据级别描述
推荐意见
证据来源
类型 年份 样本量 证据级别 证据评价量表 得分
暂无数据

中成药-四妙丸

干预措施-中成药 第2页

疗法
中成药
疗法_描述
中成药
四妙丸
处方来源
用法及疗程
口服,1次6g,1日3次
注意事项
备注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推荐强度
推荐强度_描述
推荐强度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_描述
证据级别描述
推荐意见
证据来源
类型 年份 样本量 证据级别 证据评价量表 得分
暂无数据

针刺(包括体针、头针、梅花针、电针等)- 针刺

干预措施-针刺 第1页

疗法
针刺(包括体针、头针、梅花针、电针等)
疗法_描述
针具
针刺
针刺疗法
主穴
大椎、曲池、合谷
辅穴
加减
上肢,加肩偶、肺俞、支沟、后溪、尺泽、曲泽、天井、肩缪;下肢,加肾俞、大肠俞、八膠、腰俞、环跳、阳陵泉、足三里、风市、伏兔、阴市、行间、解溪、委中、承山、绝骨、昆仑、照海、然谷、内庭、中冲、中封。
操作
风湿热关 节损害急性发作期多有红肿热痛,只针不灸,手法以泻为主。取穴以循经为主,或取阿是穴,忌关节腔深刺。
疗程
注意事项
备注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
推荐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推荐强度
推荐强度_描述
推荐强度描述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
证据级别参照标准_描述
证据级别
证据级别_描述
证据级别描述
推荐意见
证据来源
类型 年份 样本量 证据级别 证据评价量表 得分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