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颈背肌筋膜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发表信息

中文标题
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颈背肌筋膜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英文标题
NK
中文关键词
颈背肌筋膜综合征;针刺;冲击波
英文关键词
NK
作者
潘晶晶;冯兵;曾骥;杨斌;唐艳;宋振华
通讯作者
宋振华
国家
中国
工作单位省份
海南省
工作单位省份描述信息
工作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单位级别
三级医院
单位级别描述信息
邮政编码
570230
Email
382412243@qq.com
发表期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发表年
2021
发表卷
30
发表期
08
发表页
87-90
期刊级别
期刊级别描述信息
影响因子
基金类型
其他纵向课题(如卫生部、教育部基金)
基金类型描述信息
基金名称
语言
中文
语言描述信息
文献附件
备注

临床问题

临床问题
疾病状态
临床问题描述信息
疾病归类
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疾病归类描述信息
疾病名称
1
ICD-11
传统医学病证
主要结局
阳性
主要结局描述信息
备注

受试者信息

是否多中心
是否多中心描述信息
试验注册
试验注册描述信息
方案审批
方案审批描述信息
受试者来源
三级医院
受试者来源描述信息
入组时间(起)
入组时间(止)
样本量估算
样本量估算描述信息
基线资料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西医诊断
文献 NK
中医诊断
《中医内科学》 NK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Travel和 Simons[6]提出的临床诊断需满足 5个主要诊断标准和至少 1个次要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内科学》中 “痹证”病症,受试者自愿参加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既往或现在诊断为颈椎病或脊髓相关病变者;②颈部、肩部曾有手术史者;③妊娠或备孕,哺乳期妇女;④过敏体质或身体虚弱者;⑤患有肝肾疾病者;⑥有认知功能障碍或交流障碍者;⑦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分组-干预组-复合疗法

分组信息 第1页

组类型
干预组
组类型描述信息
组名称
干预组
男性数量
15
女性数量
15
总数量
30
年龄范围1
27
~年龄范围2
38
年龄均数1
29.8
±年龄均数2
4.2
疗法域
复合针灸疗法
疗法域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分类
复合疗法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针灸西医其他复合疗法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名称
电针+冲击波
单次治疗时间
30min;0
治疗单元数
12;4
治疗频次
3/w;1/w
疗程
4w;4w

分组-对照组2-常规治疗

分组信息 第2页

组类型
对照组
组类型描述信息
组名称
对照组2
男性数量
13
女性数量
17
总数量
30
年龄范围1
26
~年龄范围2
40
年龄均数1
33
±年龄均数2
3.2
疗法域
西医治疗对照
疗法域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分类
常规治疗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西医其他常规疗法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名称
冲击波
单次治疗时间
0
治疗单元数
4
治疗频次
1/w
疗程
4w

分组-对照组-手针法

分组信息 第3页

组类型
对照组
组类型描述信息
组名称
对照组
男性数量
14
女性数量
16
总数量
30
年龄范围1
25
~年龄范围2
39
年龄均数1
28.9
±年龄均数2
4.6
疗法域
手针类对照
疗法域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分类
手针法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名称
电针
单次治疗时间
30min
治疗单元数
12
治疗频次
3/w
疗程
4w

参与人员

参与人员 第1页

受试者体位
俯卧位或俯坐位
针灸师资质
NK

参与人员

参与人员 第2页

受试者体位
俯卧位或俯坐位
针灸师资质
NK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第1页

干预措施分类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穴位名称/代码
穴位位置/针灸部位/施灸部位/吸附部位
品牌
(电针)华佗牌
规格/材质
NK
数目
0
进针法
角度/深度
(电针)NK
行针手法
操作方法
刺激参数
NK
是否得气
机体反应
NK
其他操作
NK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第2页

干预措施分类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穴位名称/代码
穴位位置/针灸部位/施灸部位/吸附部位
品牌
(电针)华佗牌
规格/材质
NK
数目
0
进针法
角度/深度
0.5~1寸
行针手法
操作方法
刺激参数
NK
是否得气
机体反应
酸、麻、胀痛
其他操作
NK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第3页

干预措施分类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穴位名称/代码
穴位位置/针灸部位/施灸部位/吸附部位
品牌
(电针)华佗牌
规格/材质
NK
数目
0
进针法
角度/深度
0.3~0.5寸
行针手法
操作方法
刺激参数
NK
是否得气
机体反应
酸、麻、胀痛
其他操作
NK

针灸疗法-(电针)阿是、双侧风池、百会、肩井、后溪

针灸疗法 第4页

干预措施分类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穴位名称/代码
(电针)阿是、双侧风池、百会、肩井、后溪
穴位位置/针灸部位/施灸部位/吸附部位
NK
品牌
(电针)华佗牌
规格/材质
NK
数目
0
进针法
角度/深度
0.5~0.8寸
行针手法
操作方法
刺激参数
NK
是否得气
机体反应
酸、麻、胀痛
其他操作
NK

针灸疗法-电针法-阿是、双侧风池、百会、肩井、后溪

针灸疗法 第5页

干预措施分类
电针法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穴位名称/代码
阿是、双侧风池、百会、肩井、后溪
穴位位置/针灸部位/施灸部位/吸附部位
NK
品牌
北京天宇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规格/材质
0.30mmx25mm;0.32mmx40mm
数目
0
进针法
角度/深度
0.8~1.2寸
行针手法
操作方法
刺激参数
NK
是否得气
机体反应
酸、麻、胀痛
其他操作
NK

针灸疗法-手针法

针灸疗法 第6页

干预措施分类
手针法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穴位名称/代码
穴位位置/针灸部位/施灸部位/吸附部位
品牌
(电针)华佗牌
规格/材质
NK
数目
0
进针法
(电针)NK
角度/深度
NK
行针手法
NK
操作方法
刺激参数
是否得气
机体反应
NK
其他操作
NK

针灸疗法-手针法

针灸疗法 第7页

干预措施分类
手针法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穴位名称/代码
穴位位置/针灸部位/施灸部位/吸附部位
品牌
(电针)华佗牌
规格/材质
NK
数目
0
进针法
(后溪)直刺
角度/深度
0.5~1寸
行针手法
NK
操作方法
刺激参数
是否得气
机体反应
酸、麻、胀痛
其他操作
NK

针灸疗法-手针法

针灸疗法 第8页

干预措施分类
手针法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穴位名称/代码
穴位位置/针灸部位/施灸部位/吸附部位
品牌
(电针)华佗牌
规格/材质
NK
数目
0
进针法
(肩井)直刺
角度/深度
0.3~0.5寸
行针手法
NK
操作方法
刺激参数
是否得气
机体反应
酸、麻、胀痛
其他操作
NK

针灸疗法-手针法-(电针)阿是、双侧风池、百会、肩井、后溪

针灸疗法 第9页

干预措施分类
手针法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穴位名称/代码
(电针)阿是、双侧风池、百会、肩井、后溪
穴位位置/针灸部位/施灸部位/吸附部位
NK
品牌
(电针)华佗牌
规格/材质
NK
数目
0
进针法
(百会)平刺
角度/深度
0.5~0.8寸
行针手法
NK
操作方法
刺激参数
是否得气
机体反应
酸、麻、胀痛
其他操作
NK

针灸疗法-手针法-阿是、双侧风池、百会、肩井、后溪

针灸疗法 第10页

干预措施分类
手针法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穴位名称/代码
阿是、双侧风池、百会、肩井、后溪
穴位位置/针灸部位/施灸部位/吸附部位
NK
品牌
北京天宇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规格/材质
0.30mmx25mm;0.32mmx40mm
数目
0
进针法
(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
角度/深度
0.8~1.2寸
行针手法
NK
操作方法
刺激参数
是否得气
机体反应
酸、麻、胀痛
其他操作
NK

常规治疗-冲击波治疗

常规治疗 第1页

干预措施分类
常规治疗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西医其他常规疗法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名称
冲击波治疗
操作方法
(以压痛点或扳机点进行治疗,能流密度 0.9mJ/mm2 ,冲击电压 7~ 8kV,冲击频率 60次/min

常规治疗-冲击波治疗

常规治疗 第2页

干预措施分类
常规治疗
干预措施分类描述信息
干预措施子类
西医其他常规疗法
干预措施子类描述信息
名称
冲击波治疗
操作方法
(以压痛点或扳机点进行治疗,能流密度 0.9mJ/mm2 ,冲击电压 7~ 8kV,冲击频率 60次/min

计数指标-临床疗效

计数指标 第1页

指标域
症状体征
指标域描述信息
指标名称
临床疗效
结局-组间差异
干预措施1 干预措施2 结局
暂无数据
评价标准
NK
指标备注

干预组-临床疗效

计数指标结局 第1页

分组
1892061037163843584
组名称
干预组
指标名称
临床疗效
指标类型
疗效
指标类型描述信息
指标结局
名称 数量 方向
治愈 22 positive
显效 NK positive
好转 6 positive
有效 NK positive
无效 2 negative
有效数量(Event)
28
总数量(Total)
20
组内差异(Result)
阳性
组内差异(Result)描述信息

对照组2-临床疗效

计数指标结局 第2页

分组
1892061037159649281
组名称
对照组2
指标名称
临床疗效
指标类型
疗效
指标类型描述信息
指标结局
名称 数量 方向
治愈 13 positive
显效 NK positive
好转 9 positive
有效 NK positive
无效 8 negative
有效数量(Event)
22
总数量(Total)
20
组内差异(Result)
阳性
组内差异(Result)描述信息

对照组-临床疗效

计数指标结局 第3页

分组
1892061037159649280
组名称
对照组
指标名称
临床疗效
指标类型
疗效
指标类型描述信息
指标结局
名称 数量 方向
治愈 16 positive
显效 NK positive
好转 8 positive
有效 NK positive
无效 6 negative
有效数量(Event)
24
总数量(Total)
20
组内差异(Result)
阳性
组内差异(Result)描述信息

计量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

计量指标 第1页

指标域
生活质量
指标域描述信息
指标名称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
结局-组间差异
干预措施1 干预措施2 结局
暂无数据
评价标准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指标备注

干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

计量指标结局 第1页

分组
1892061037163843584
组名称
干预组
指标名称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
基线Mean
5.96
基线SD
1.36
终点Mean
1.30
终点SD
0.62
差值Mean
-4.66
差值SD
1.1793
组内数量(Total)
20
组内差异(Result)
阳性
组内差异(Result)描述信息

对照组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

计量指标结局 第2页

分组
1892061037159649281
组名称
对照组2
指标名称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
基线Mean
5.49
基线SD
1.48
终点Mean
1.96
终点SD
0.89
差值Mean
-3.53
差值SD
1.2905
组内数量(Total)
20
组内差异(Result)
阳性
组内差异(Result)描述信息

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

计量指标结局 第3页

分组
1892061037159649280
组名称
对照组
指标名称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
基线Mean
5.84
基线SD
1.64
终点Mean
1.49
终点SD
0.58
差值Mean
-4.35
差值SD
1.4404
组内数量(Total)
20
组内差异(Result)
阳性
组内差异(Result)描述信息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标准

1、随机分配序列的生成(选择偏倚)
低偏倚风险
1、随机分配序列的生成(选择偏倚)描述信息
1、详情
其他
1、详情描述信息
1、备注
未提及
2、分配隐藏(选择偏倚)
偏倚风险不确定
2、分配隐藏(选择偏倚)描述信息
2、详情
其他
2、详情描述信息
2、备注
未提及
3、对受试者、研究人员施盲(实施偏倚)
偏倚风险不确定
3、对受试者、研究人员施盲(实施偏倚)描述信息
3、详情
其他
3、详情描述信息
3、备注
未提及
4、对结局评估员施盲(测量偏倚)
偏倚风险不确定
4、对结局评估员施盲(测量偏倚)描述信息
4、详情
其他
4、详情描述信息
4、备注
未提及
5、结果数据完整性(随访偏倚)
偏倚风险不确定
5、结果数据完整性(随访偏倚)描述信息
5、详情
无缺失数据
5、详情描述信息
5、备注
未提及
6、选择性报告
低偏倚风险
6、选择性报告描述信息
6、选择性报告备注
7、其他偏倚
低偏倚风险
7、其他偏倚描述信息
7、其他偏倚备注

CONSORT2010声明:平行随机试验报告规范

1a、文题能识别是随机临床试验
完全报告
1a、文题能识别是随机临床试验描述信息
1a、备注
1b、结构式摘要,包括试验设计、方法、结果、结论几个部分(具体的指导建议参见“CONSORT for abstracts”)
完全报告
1b、结构式摘要,包括试验设计、方法、结果、结论几个部分(具体的指导建议参见“CONSORT for abstracts”)描述信息
1b、备注
2a、科学背景和对试验理由的解释
完全报告
2a、科学背景和对试验理由的解释描述信息
2a、备注
2b、具体目的或假设
完全报告
2b、具体目的或假设描述信息
2b、备注
3a、描述试验设计(诸如平行设计、析因设计),包括受试者分配入各组的比例
完全报告
3a、描述试验设计(诸如平行设计、析因设计),包括受试者分配入各组的比例描述信息
3a、备注
3b、试验开始后对试验方法所作的重要改变(如合格受试者的挑选标准),并说明原因
未报告
3b、试验开始后对试验方法所作的重要改变(如合格受试者的挑选标准),并说明原因描述信息
3b、备注
4a、受试者合格标准
完全报告
4a、受试者合格标准描述信息
4a、备注
4b、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
完全报告
4b、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描述信息
4b、备注
5、详细描述各组干预措施的细节以使他人能够重复,包括它们实际上是在何时、如何实施的
未报告
5、详细描述各组干预措施的细节以使他人能够重复,包括它们实际上是在何时、如何实施的描述信息
5、备注
6a、完整而确切地说明预先设定的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它们是在何时、如何测评的
未报告
6a、完整而确切地说明预先设定的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它们是在何时、如何测评的描述信息
6a、备注
6b、试验开始后对结局指标是否有任何更改,并说明原因
未报告
6b、试验开始后对结局指标是否有任何更改,并说明原因描述信息
6b、备注
7a、如何确定样本量
未报告
7a、如何确定样本量描述信息
7a、备注
7b、必要时,解释中期分析和试验中止原则
未报告
7b、必要时,解释中期分析和试验中止原则描述信息
7b、备注
8a、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
完全报告
8a、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的方法描述信息
8a、备注
8b、随机方法的类型,任何限定的细节(如怎样分区组和各区组样本多少)
未报告
8b、随机方法的类型,任何限定的细节(如怎样分区组和各区组样本多少)描述信息
8b、备注
9、用于执行随机分配序列的机制(如按序编码的封藏法),描述干预措施分配之前为隐藏序列号所采取的步骤
未报告
9、用于执行随机分配序列的机制(如按序编码的封藏法),描述干预措施分配之前为隐藏序列号所采取的步骤描述信息
9、备注
10、谁产生随机分配序列,谁招募受试者,谁给受试者分配干预措施
未报告
10、谁产生随机分配序列,谁招募受试者,谁给受试者分配干预措施描述信息
10、备注
11a、如果实施了盲法,分配干预措施之后对谁设盲(如受试者、医护提供者、结局评估者),以及盲法是如何实施的
未报告
11a、如果实施了盲法,分配干预措施之后对谁设盲(如受试者、医护提供者、结局评估者),以及盲法是如何实施的描述信息
11a、备注
11b、如有必要,描述干预措施的相似之处
未报告
11b、如有必要,描述干预措施的相似之处描述信息
11b、备注
12a、用于比较各组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的统计学方法
完全报告
12a、用于比较各组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的统计学方法描述信息
12a、备注
12b、附加分析的方法,诸如亚组分析和校正分析
未报告
12b、附加分析的方法,诸如亚组分析和校正分析描述信息
12b、备注
13a、随机分配到各组的受试者例数,接受已分配治疗的例数,以及纳入主要结局分析的例数
完全报告
13a、随机分配到各组的受试者例数,接受已分配治疗的例数,以及纳入主要结局分析的例数描述信息
13a、备注
13b、随机分组后,各组脱落和被剔除的例数,并说明原因
未报告
13b、随机分组后,各组脱落和被剔除的例数,并说明原因描述信息
13b、备注
14a、招募期和随访时间的长短,并说明具体日期
部分报告
14a、招募期和随访时间的长短,并说明具体日期描述信息
14a、备注
14b、为什么试验中断或停止
未报告
14b、为什么试验中断或停止描述信息
14b、备注
15、用一张表格列出每一组受试者的基线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
部分报告
15、用一张表格列出每一组受试者的基线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描述信息
15、备注
16、各组纳入每一种分析的受试者数目(分母),以及是否按最初的分组分析
完全报告
16、各组纳入每一种分析的受试者数目(分母),以及是否按最初的分组分析描述信息
16、备注
17a、各组每一项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的结果,效应估计值及其精确性(如95%可信区间)
完全报告
17a、各组每一项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的结果,效应估计值及其精确性(如95%可信区间)描述信息
17a、备注
17b、对于二分类结局,建议同时提供相对效应值和绝对效应值
未报告
17b、对于二分类结局,建议同时提供相对效应值和绝对效应值描述信息
17b、备注
18、所做的其他分析的结果,包括亚组分析和校正分析,指出哪些是预先设定的分析,哪些是新尝试的分析
未报告
18、所做的其他分析的结果,包括亚组分析和校正分析,指出哪些是预先设定的分析,哪些是新尝试的分析描述信息
18、备注
19、各组出现的所有严重危害或意外效应(具体的指导建议参见“CONSOR T for harms”)
未报告
19、各组出现的所有严重危害或意外效应(具体的指导建议参见“CONSOR T for harms”)描述信息
19、备注
20、试验的局限性,报告潜在偏倚和不精确的原因,以及出现多种分析结果的原因(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
完全报告
20、试验的局限性,报告潜在偏倚和不精确的原因,以及出现多种分析结果的原因(如果有这种情况的话)描述信息
20、备注
21、试验结果被推广的可能性(外部可靠性,实用性)
未报告
21、试验结果被推广的可能性(外部可靠性,实用性)描述信息
21、备注
22、与结果相对应的解释,权衡试验结果的利弊,并且考虑其他相关证据
未报告
22、与结果相对应的解释,权衡试验结果的利弊,并且考虑其他相关证据描述信息
22、备注
23、试临床试验注册号和注册机构名称
未报告
23、试临床试验注册号和注册机构名称描述信息
23、备注
24、如果有的话,在哪里可以获取完整的试验方案
未报告
24、如果有的话,在哪里可以获取完整的试验方案描述信息
24、备注
25、资助和其他支持(如提供药品)的来源,提供资助者所起的作用
未报告
25、资助和其他支持(如提供药品)的来源,提供资助者所起的作用描述信息
25、备注

STRICTA2010: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标准

1a、针刺治疗的类型(如中医针刺、日本汉方医学针刺、韩国韩医针刺、西医针刺、五行针刺、耳针等)
完全报告
1a、针刺治疗的类型(如中医针刺、日本汉方医学针刺、韩国韩医针刺、西医针刺、五行针刺、耳针等)描述信息
1a、备注
1b、提供针刺治疗的理由、依据的历史背景、文献来源、和/或共识,均需有适当的参考文献
完全报告
1b、提供针刺治疗的理由、依据的历史背景、文献来源、和/或共识,均需有适当的参考文献描述信息
1b、备注
1c、说明何种治疗发生了改变
未报告
1c、说明何种治疗发生了改变描述信息
1c、备注
2a、每一受试对象每一治疗单元用针的数目(需要时用均数和范围表示)
未报告
2a、每一受试对象每一治疗单元用针的数目(需要时用均数和范围表示)描述信息
2a、备注
2b、使用的穴位名称(单侧/双侧)(如无标准名称则说明位置)
完全报告
2b、使用的穴位名称(单侧/双侧)(如无标准名称则说明位置)描述信息
2b、备注
2c、进针的深度,采用指定的计量单位,或特定的组织层面
完全报告
2c、进针的深度,采用指定的计量单位,或特定的组织层面描述信息
2c、备注
2d、引发的机体反应(如得气或肌肉抽搐反应)
完全报告
2d、引发的机体反应(如得气或肌肉抽搐反应)描述信息
2d、备注
2e、针刺激方式(如手工行针刺激和电刺激)
未报告
2e、针刺激方式(如手工行针刺激和电刺激)描述信息
2e、备注
2f、留针时间
完全报告
2f、留针时间描述信息
2f、备注
2g、针具类型(直径、长度和生产厂家或材质)
完全报告
2g、针具类型(直径、长度和生产厂家或材质)描述信息
2g、备注
3a、治疗单元数
完全报告
3a、治疗单元数描述信息
3a、备注
3b、治疗单元的频数和持续时间
完全报告
3b、治疗单元的频数和持续时间描述信息
3b、备注
4a、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附加干预的细节(如灸、拔罐、中药、锻炼、生活方式建议)
完全报告
4a、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附加干预的细节(如灸、拔罐、中药、锻炼、生活方式建议)描述信息
4a、备注
4b、治疗场所和相关信息,包括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南、以及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
未报告
4b、治疗场所和相关信息,包括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南、以及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描述信息
4b、备注
5、对参与研究的针灸师的描述(资质或从业部门、从事针刺实践时间、其他相关经历)
未报告
5、对参与研究的针灸师的描述(资质或从业部门、从事针刺实践时间、其他相关经历)描述信息
5、备注
6a、援引资料证明研究相关信息中选择对照或对照措施的合理性
完全报告
6a、援引资料证明研究相关信息中选择对照或对照措施的合理性描述信息
6a、备注
6b、精确地描述对照或对照措施。如果采用假针刺或其他任何一种类型针刺对照,按照上述条目1到3详细描述
完全报告
6b、精确地描述对照或对照措施。如果采用假针刺或其他任何一种类型针刺对照,按照上述条目1到3详细描述描述信息
6b、备注